首页 资讯 正文

中国好人!河南6人上榜→

体育正文 23 0

中国好人!河南6人上榜→

中国好人!河南6人上榜→

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(bàngōngshì)

共有152人(组(zǔ))光荣上榜

洛阳市公益顺风车文化发展中心党支部书记兼工会主席(gōnghuìzhǔxí)

信阳市息县小茴店镇(zhèn)杨楼村村民

河南省(hénánshěng)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

赵恩民泥塑艺术(yìshù)研究院院长,河南省非(fēi)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泥塑代表性传承人

华南阳市新野县教育局教研室(jiàoyánshì)教研员

许昌长葛市增福镇张留寨村村民(cūnmín)

张晓旭多年来致力于公益事业,助力退役军人就业,成立汽车(chē)维修(wéixiū)公司并开展免费技能培训,累计安排(ānpái)240余名退役军人就业。他还创办“创业就业会客厅”,为军创企业提供(tígōng)(tígōng)项目推介和直播带货服务。2016年,张晓旭组建公益顺风车中心,累计提供爱心车次3.5万余次。2021年“7·20”郑州暴雨期间,他组织(zǔzhī)队员驰援郑州,救援车辆(jiùyuánchēliàng)25辆,救助群众40余人。此外,张晓旭十分关注困难群体,资助了(le)不少困难学生,还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,组织公益活动,传递社会温暖。

2024年5月,杜强与家人在闾河桥东北侧草地春游时,发现对岸4名(míng)少年落水,其中一人滑入深水区,3名同伴(tóngbàn)施救时也(yě)被拖入水中。危急时刻,杜强飞奔过去,跳入河中。他先后两次潜入水情复杂的取水口,摸索并成功将4名少年拖上岸(shàngàn)。上岸后,他紧急施救,使孩子们(men)脱离危险,随后拨打报警电话并联系(liánxì)家长,确认孩子们安全后才离开。

晋晓瞳自幼学习钧瓷技艺,凭借勤恳和悟性(wùxìng),快速掌握了煤烧技术。20世纪80年代末,晋晓瞳决心复原失传七百余年(qībǎiyúnián)的钧瓷柴烧技法,历经家人反对和多次(duōcì)(duōcì)试验失败,最终成功烧制出完美的柴烧钧瓷,让古老技艺重焕生机。他无私分享经验,推动柴烧钧瓷发展,还引入(yǐnrù)现代科技革新创作。在公益事业上,晋晓瞳积极投身(tóushēn)抗震救灾活动,多次捐款捐物。

赵恩民自幼热爱泥塑,1986年,他(tā)成立“稀泥堂”工作室。1989年,一场(yīchǎng)大火烧伤了他的双臂和右腿,手脚不再像以前一样灵活。但他凭借坚韧毅力(yìlì),坚持泥塑创作(chuàngzuò),2003年作品《童趣》获国际艺术博览会铜奖。他钻研秦汉“塑空”技法,历经多年探索,成功创新泥塑技艺,使(shǐ)作品可灵活转动,填补国内泥塑发展史上的空白。赵恩民还创办艺术研究院,培训3万人,推动(tuīdòng)非遗进校园、进社区,助力残疾人就业创业,让泥塑艺术走向千家万户(qiānjiāwànhù)。

1986年,崔明华的妻子闫梦珍因车祸(yīnchēhuò)成为植物人,生活不能自理(zìlǐ)。面对(duì)灾难,崔明华倾尽家财四处求医(qiúyī),39年不离不弃。他每天为妻子喂饭、擦身、按摩、吸痰,自学护理知识,用爱创造(chuàngzào)生命奇迹,坚守对妻子的责任。崔明华用39年的付出诠释了真爱与担当,感动了身边每一个人,成为爱与坚守的典范。

刘改知(liúgǎizhī)(liúgǎizhī)(liúgǎizhī)7岁时父亲去世,母亲改嫁李清水。李清水靠(kào)喂牲口挣工分,坚持让她读完中学。1990年母亲病逝后(hòu),刘改知承诺像(xiàng)对待亲爹一样照顾继父。如今,刘改知67岁,李清水105岁。她悉心照料老人,从饮食到起居无微不至。李清水有哮喘病,刘改知耐心喂药,从不厌烦。她的孝心也(yě)影响了家人,儿子和孙子常回家探望,帮忙照顾老人。刘改知用平凡的坚守诠释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,温暖了家庭,感染了邻里。

附:“中国好人(hǎorén)榜”榜单

中国好人!河南6人上榜→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